2023-暂停之年

2023,暂停

Hi,又到了一年回顾的时候。过去一年想用个关键词总结,大概是「暂停」吧。步入社会将近三年,经历很多,改变很多,是时候放慢脚步来看一看,想一想了。

过去一年做了什么

去年给自己的 OKR 主要是几个方面:身心健康,财务状况,职业发展,个人成长几个方面。整体来看,2023 减少 O 数量,聚焦于关键节点,最终效果有所提升,简单回顾一下:

身心健康:摆脱亚健康,科学减肥

  • KR1:熟练蛙泳,学会自由泳,每个月游泳 xxx 次。
  • KR2:科学减肥,使用可持续的方式控制体重在 xxx 斤。
  • KR3:充足睡眠,平均睡眠时间不低于 7 小时,最晚入睡时间早于 1 点

因为工作以及其他原因去年身体状态很差,处于亚健康状态,刚上班减肥的 15 斤又胖回了 20 斤,同时骑车锻炼时候伤到了膝盖。所以下半年经过半年的休息,最终将伤养好了 90%,成功保持了良好的睡眠习惯,目前将近两个月通过调整饮食组成和游泳瘦了 10 斤左右。整体完成度可以达到 70%,个人很满意。

财务状况:调研副业

  • KR1:完整副业方向调研,并整理未来 3 年规划。
  • KR2:xxxxx。

通过对部分产业分析和自身条件结合,大致完成了未来 3 到 5 年副业发展的方向,作为个人财务收入的第二来源,目前处于准备阶段,具体在这不展开了。

职业发展:主导一次业务落地

  • KR1:xxx
  • KR2:xxx

这里的职业发展主要是在工作中,完成一次完整项目的设计与落地,不局限单一的技术实现角色,提升对于业务的理解。从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整个流程提升能力。整体实践下来,最终拿到效果还是比较满意,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,例如对于安全攻防需要更加深入的钻研,工作内容暂时不展开了。

个人成长:扩大认知边界,加强知识流动

  • KR1:提升英语「听」和「说」能力。
  • KR2:知识输入:主题阅读 xxx 本书,xxx 部豆瓣 7.5 以上电影/电视剧。
  • KR3:知识输出:输出博客 xxx 篇。

知识输入略有下降,阅读的书籍是我比较感兴趣的,涉及心理,经济和技术方面,文学类阅读比较少。

书

博客原先计划分为几个板块,大约 20 篇左右,实际完成 10 篇,实在精力有限,下一年会进行调整。

博客

以上就是比较理智的回顾。

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

四月三日正好是宫崎骏的新电影上映,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,25 岁这一天总要聊聊些虚幻的东西。

0E2960ED-4FC5-4457-A7E7-07044458CB55

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,很难回答。不过类似高考选志愿一样,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样的人生,那些我无感甚至厌恶的选择一一排除,剩下的路就是去大胆往前走就行了,分叉路上选择了一条注定会错过另一些人,另一些事,好像这平行宇宙我与你不曾相识,却有着各自的精彩吧。

但是我从不后悔,因为后悔不会让现在更好,锱铢必较过去得失带来太多压力。不过现在的我渐渐欣赏遗憾这种情绪,它感伤轻薄却有着一丝余温,就像四年前在西安古城墙上看到的落日,让人怎不遗憾这份美好的消逝呢。大概是没有极端吧,两者的区别,我喜欢,我爱但是我不强求,似水又如风让人知晓美的存在就足矣。

1999 年,被选择生于合肥,迎来千禧之年,也迎来我。
2005 年,选择中国象棋,不爱背谱的是我。
2008 年,选择坐在电视前,看着北京奥运会,是懵懂记忆的我。
2011 年,选择逃课上网,是叛逆的我。
2014 年,被学业选择,被孤独选择,是我。
2017 年,被计算机选择,幸运的是我。
2018 年,选择重生,去努力找寻答案的是我。
2019 年,选择在加拿大回程的路上,落泪的是我。
2020 年,选择只身一人前往北京,被疫情困在房间里思天想地的是我。
2021 年,选择来到杭州,来到阿里巴巴,是我。
2022 年,选择一个人,被一个人选择。
2023 年,选择暂停一下
……

25 年里有多少个瞬间是我做下了决定,又或是被命运抉择。若是偏离了一丝一毫,我还能写下这篇博客么,正在阅读的你还能碰巧和我有一丝交集么,我在思考和感慨世界之庞大,生命之精巧,「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」大致如此。所以怎能不珍惜这份时光和巧合呢?分享一张猫猫虫,先笑一个吧:)

DEC5C72A-D3D1-4888-80C9-35E22B63161A_1_105_c

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

去年的某段时间被工作中的琐碎困扰,无价值感无意义感严重影响了我的情绪和状态。有人说不要在工作中寻找价值,只是出卖时间来换钱罢了,不过对于我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我认同感,同时也是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
我是个脑子里有事情就无法停下思考的人,因此那些琐碎冲突和困难很难像一些人可以轻松放下,和生活清晰隔离开(应该是未来需要调整的)。大脑就像无法停转的发动机,超量过载的情况严重内耗了精力,我本身已经感到无法长久这样。直到有天走在路上,戴着耳机听着罗翔老师解读《理想国》,「让高尚的知识充满自己的脑海,自然繁琐无意义的事情不再困扰我」。确实如此,若是不能够让我的脑子安静下来停下来,那么就让它想一想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东西。

我思考最终级想要做什么,那么其中的过程琐碎只是必然。很多时候的困惑只是信念还不够坚定,除了疾病和衰老,还有什么能打扰我呢?复盘很久,几乎没有。因为我所求既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有所依据,又不完全被中国社会的牌局规则所约束,所以我问心无愧,坦坦荡荡。

这一年里,我努力工作和谋划未来,我收获了一些通俗意义上的进步,但是这是一部分,更准确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,它们一定程度上是必要条件,甚至在其他的价值观上非必要。

image-20240403105531856

E7476EB8-2663-4FAC-87FD-26B9978BF0F8_1_201_a

所以若是将这些过程指标当成终极意义的话,自然会被他人的规则左右思想。生活就像一场游戏,我们每个人都在玩一场地球 Online,天天升级打怪攒经验,幸运的是我还有机会掀桌子的机会,很多时候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,更多的去寻找自己的答案会让人更加的舒适。就好像今年带给我最大的兴奋和快乐的是小小的 0.04807692 ETH,极大的认同感和价值感。

09216B71-1149-4653-AA79-85483EF35941

「生理(食物和衣服),安全(工作保障),社交需要(友谊),尊重和自我实现」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,在下层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,就会产生一定的上层需求。同时个体的差异化也会产生不同的选择,世界观/人生观/价值观的差异,成长教育背景的不同,都会影响选择。不过我觉得绝大多数没有什么对与错,只是我们观察世界,改造世界,体验世界的不同路径罢了。

「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」每天开始工作的时候默念一遍给自己打气,无论它是好是坏,我都选择去专心关注当下。低头做事,抬头望路,这就是给未来选择的做事方式;享受过程,专注结果,这是给未来选择的做事态度。

我眼中的世界

「我」眼中的世界,自然也是「人」眼中的世界。以人为本说的就是站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观察自然世界的各种表现,总结归纳出一套客观的物质规律,并从中挖掘出对人有意义的部分,最终实践劳作去改造这个世界。从具象到抽象,总结归纳出经验模糊一部分细节,再从抽象转化为具象,将一些想法作用于规律并完善其中的细节。

在互联网行业中的体现例如,人们从基础的物质需求出发为了满足衣食住行,传统的线下购物,到店餐饮需要需求方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等价物。那么互联网+的新型消费方式就通过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,减少信息-物质传递中的损耗,从而提升了需求方的体验。这种改变满足了「人」的需求,因此行业兴盛经济繁荣。其中互联网行业就充当了中间商,作为抽象层为上下游的消费者/商家屏蔽其不关心的信息/实际细节,这就是抽象化。另一面互联网服务为了满足不同行业,不同属性的用户必然需要细节化对接方案,在信息/能量的传导的下一跳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损失,这是具像化的体现。两种演化方向同时存在,相互作用,有时会因为失去平衡导致信息/能量传递的阻塞,但总的来说从整个全局系统角度来看是将信息/能量向「人」所期望的角度流动。

能量系统

继续细化到业务与技术的关系,在程序员职业发展中往往会纠结于两者的关系以及选择的方向。但实际上业务代码与技术代码没有真正的差别,它们的区别关键在于离实际场景的距离,每一层代码都服务于上层的代码,那么上层代码就是它的业务。从实际需求逐级抽象业务代码,往下继续抽象为底层架构,很多人会觉得写业务没意思又是为什么呢?

  1. 细节化:越偏向实际,细节越多越繁琐,越容易被人质疑挑战
  2. 变化强:业务代码修改几率会更高,掌控度低
  3. 可迁移性差:因为抽象程度低,业务代码被直接复用的几率低

但是脱离业务的过度抽象化也是不可取的,代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,炫技的能力无法应用在业务场景中往往也会暴毙。所以在过往三年中,我对于业务理解和技术深度都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理想水平,希望在三十岁前能够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攻坚,同时应用解决一个大的业务场景。

往回说来,既然互联网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信息/能量流向人的比例,那么目前环境下的互联网困境又是为何呢?继续讨论,在我的体验思考中还是这套流动体系产生了问题。

能量系统2.0

可以看到人类倾向在这里被分化了,少部分人拥有了多数的信息能量的同时,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获取的信息能量也下降了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社会整体福利下降,人均幸福下降,信息贫富差距拉大。反映到现实就是互联网 2.0 末期阶段,APP 信息封闭化,垄断化,提升用户体验以及生产价值不再是第一要义,留存信息于孤岛吸引消费者。

显然这与我国的国策和基本体制违背,越是极端割裂化,越是降低总体价值下降,大多数百姓幸福指数下降,那么行业发展也是不可能进一步继续。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往往不可能自主化让利,翻遍史书的利益再分配无非是砸盘重建(例如各代王朝更迭)和对第三方掠夺(推恩令与大倾销),人性如此别无他法。再映射回中国互联网,从现实角度出发也只有两条路可走,对外出海抢夺美国互联网领域的蛋糕,tiktok、temu、米哈游这几家企业做的很突出,也是我坚信目前来看最可行的。

第二条路则是在新的科技业务场景中诞生新兴力量,但是经过三年切身体验,持悲观态度。过往二十年里走的过快,对于众多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已经有了路径依赖。短视和贪婪必将是在下一次洗牌中被剔除的重要原因,聚焦于刚刚所说的提升整体价值从我的视角看来才是唯一解法。不过其中的复杂性和斗争也暂时远超我的理解,也是我未来几年内想要弄清楚的问题(例如微软的起起伏伏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)。

这里暂时总结下「以人为本」是目的,「抽象与具象」是手段。

安全,区块链和 AI

在谈到我个人的领域,安全是什么,为什么做安全?经过上述的辩证与思考,其实答案也很明显了,如下图:

能量流转3.0

安全从机密性,完整性,不可否认等特性出发,防止第三方使用恶意的手段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而获利。可以看到安全是一种手段,通过与恶意行为的对抗改变信息能量的流向,这是从被攻击者的角度来看的,对于大多数情况安全对抗有利于价值的守护和平衡,这是有益行为。但是整个系统中信息流向并不只有这种路径,也无法完全解决群体性的公平与福利最大化,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?

可以看到除了技术手段上的恶意行为,还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不公平状态,在多个利益阶级的信息能量流转中存在着例如上文所说的垄断,倾销等,一方通过优势地位或者其他手段进行信息能量转移,这种情况是不平衡,不公平的另一种或者说更为残酷的体现。这也是我为什么对区块链这项技术感兴趣,其天生的去中心化就一定程度体现公平的原则。

当然我并不是说区块链技术就一定能做到公平与福利做大化(或者换种说法,我想要将其称为「正义」),从现实就可以举出很多例子,例如 POW 时代的矿场聚集性垄断性,CEX 中心化交易所带来的审计问题,与美元挂钩的 USDT 等实际让区块链价值是美元的衍生。区块链技术目前连一定程度上的公平都还无法做到,在实际应用中更多是匿名化和不可审计的效果。但是相对于众多为了生产价值的技术,区块链这样以追求公平的少之又少,还是让人钦佩。

我对于区块链真正能应用并促进公平的未来抱着一丝期望,不过那时的前提应当是个人的生产能力急剧爆炸,每个人对所有权和隐私更加注重时,方是区块链技术大展身手的时候,而不仅仅大多局限于洗钱和金融化炒作。也因此我坚定认为 AI 人类未来的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因素,它将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作为我们社会新兴的发动机,但是当前的机器学习主要还是基于连接主义,其中过多的黑盒操作是否会对未来我们的决策产生不可知的影响呢,这是值得重视的。幻想一下在未来中人们将大部分重要的事情交给 AI 来做决定,那么又应该有谁来约束 AI 呢?我猜想区块链也许能担任这个角色,区块链本身的去中心化,不信任强主体的特性刚好能约束「中心化 AI」的决策,在某些关键节点必须通过多方同意,也许世界末日就是这么被拯救的呢,真是有趣。

2006 年,Geoffrey Hinton 发表了跨时代的论文,把反播算法实现在了多层神经网络上,克服了困扰人工神经网络流派多年的“梯度消失”问题,打开了深度学习的大门。而两年之后,中本聪发表了 9 页的比特币论文,打开了区块链的新世界。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已知的关联,但是在大的时间尺度上,几乎是同时发生的。信息的生产力提升依赖于 AI,公平性依赖于区块链。

最后的感谢

念念叨叨了那么久,大多是我对过去的浮想式思考,和简单明了挂不上钩,不过对我自己而言还是理清了想法,神清气爽。去看完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继续写……

好的,刚刚看完了老爷子的电影,其中太多的隐喻仿佛做了一场儿时的梦,没想到老爷子和我一样在这一天一样跳脱神经哈哈哈。十三块纯洁的石头代表了过往十三部电影,老爷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那么我呢?是的我也心中有了答案:

我想要追寻公平,正义与幸福的世界

我从来不敢称自己为理想主义者,因为我怕痛怕死,吃苦会抱怨,疲倦会懒惰。但是我还是想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能够对这个世界眨一下眼睛,告诉你这里真美啊~

最后的最后,依旧是对帮助过我的朋友家人们说声感谢,对努力追寻美好,还未放弃的我说声感谢

谢谢!